close

周末去看了最近以來最讓我期待的展覽之一 - 唯美˙巴黎-羅蘭珊畫展,

展覽整體的空間規劃都不錯,且展出足夠分量的真跡,

使得看展品質十分好。

 

本來對羅蘭珊並不甚熟悉,大概只識得幾幅類似Le baiser(吻)這樣家喻戶曉的畫作,

感謝主辦單位這樣用心地規劃如此細膩精彩的展覽,

讓我對這位人生經歷與畫作都精彩的偉大女性,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深深地喜愛著。

 

首先,辨識羅蘭珊的畫,

我想最有辨識度的即是顏色,

羅蘭珊是位喜惡分明、非常有性格的獨立女性,

典型的羅蘭珊畫作中幾乎只會出現鈷藍、群青、茜紅、翡翠綠、象牙黑、鋅白、鉛白...這七種經典色

鋪敘出女性獨有的優雅與感性,美好而浪漫、天真又憂愁;

而以現今角度看,這些色彩帶有粉彩感、偏向濁色但又純粹,搭配起來深富時尚感,

以下就來娓娓道來羅蘭珊的故事與藝術 :)

 

展覽分為四區塊 - 美好年代、流亡時期、瘋狂年代與璀璨晚年;

美好年代

羅蘭珊是自信又有魅力的當代女性,

早期,在洗衣船畫室時代,受畢卡索等人影響,

畫風受到立體派的啟蒙與影響,

但羅蘭珊曾說 : 

如果說我未成為立體派畫家

那是因為我從來就不可能

我力有未及

但他們的探索卻讓我感興趣;

雖啟蒙於立體派,卻有別於立體派,

羅蘭珊創作出自己的成就,是獨立自主的女性藝術先驅。

 

畢卡索亦引介了羅蘭珊這輩子最重要的情人 - 詩人阿波里內爾

這段年少輕狂的浪漫歲月,如同每一個藝術家的愛情一般,

水乳交融而刻骨銘心,卻也相互毀滅般折磨著彼此。

阿波里內爾亦曾說,

羅蘭珊不同於大多數女性藝術家,在於她並「不想超越男性」,

因此保有女性獨特的纖細感性與品味,

一語道穿了羅蘭珊的人格與魅力,

可惜相知相愛容易,相處難,

載浮載沉的戀情反映在羅蘭珊的畫中,

如: "附家具的出租小屋"(1912),

反映著女人對於波瀾不斷的戀情,心中的不安與百感交集,

左窗是惆悵的女子,對應右窗是美好的愛侶。

 

羅蘭珊畫中的女子,

係典型優雅的巴黎女人,穿著簡約卻時髦,

自信、慵懶、眼神深邃,

有著屬於年輕時光的、淡淡的美麗的憂愁,

構圖與用色簡約, 圓弧飽滿的法式線條,

充滿自我風格,以及女人獨有的自信與女性獨特美學。

 

我非常喜歡這幅 "閱讀的女子"(1913),

輪廓朦朧簡化、以色塊營造出女性美,

神韻非常到位,是女性才能繪出的女性細膩的魅力。

(不知為何,看到這幅畫就會想到張曼這樣的知性女子,微微蹙眉地專注閱讀的神情)

 

 

流亡時期

從美好年代進入流亡時期,是很殘酷的。

首先是與阿波里內爾歷經五年的情感交纏後分手,

本身便活躍於各種社交圈的羅蘭珊,隔年便嫁給了德國男爵 - 奧圖.馮.魏真,

而後不久一戰爆發,轉為德國籍的羅蘭珊開始流亡生活,

既無法回到心愛的巴黎、亦無法久居於德國,而輾轉流亡到西班牙,

而一戰時阿波里內爾從軍並殞逝,

(即便是打轉在無數同性或異性情人之間,阿波里內爾始終是羅蘭珊最重要的摯愛,

在羅蘭珊過世時胸前放著的是阿波里內爾的情書...)

多重打擊下,此時期的畫作總是充斥著孤獨絕望

佳人年華老去,才華洋溢而自由的藝術靈魂受到囚禁,

畫中出現代表坐困愁城心境的格子圖案,

如"被囚禁的女人"(1917)

 

(這時期的畫作讓我聯想到另一位我非常喜愛的畫家 - 莫迪利亞尼,

以不符合實際比例,刻意拉長臉型與眼角成杏型的方式營造畫作中特殊的悲傷與空痛氛圍,

彷彿有些許異曲同工之妙。) 

 

這個時期的畫作雖然不失羅蘭珊經典風格,

但色彩十分晦暗渾沌

另一幅我很喜歡的畫作 - "舞蹈"(1919)

即是流亡時期的典型之作,

悲傷的氛圍瀰漫在畫中,

簡約的色塊與筆觸卻描繪著富時代性的故事情節,就像是戲劇或電影中的場景,

年輕男子被戰爭奪去性命,也許是親人、也許是情人,

女子消極苟活般互相依偎起舞,

內心如被掏空一般,眼神空洞漠然,不知明天在哪裡...

畫中女子的穿著配色依然可見羅蘭珊的時尚素養

且黃色吉他是阿波里內爾的母親贈與之禮,

亦可見得情人在她心中無可取代的地位與思念...

羅蘭珊亦以馬自喻,隱喻異地流亡的痛苦。

 

 

瘋狂年代

戰後返回巴黎的瘋狂年代,猶如回到水中的魚,開始了羅蘭珊藝術生涯最輝煌的一頁;

這個年代的巴黎有著特殊的情感存在 - 在短暫和平中狂歡

這是一個狂亂而頹廢的年代,卻又浪漫而迷人

相較於流亡時期,羅蘭珊運用的色彩開始美麗明亮起來,七種基本色的運用也更加靈活,

而時尚的氛圍亦流竄在畫作的每個角落,

可以說是藝術風采大鳴大放的時期。

 

這個時期有太多精采的畫作,色彩浪漫美妙,

人物表情中帶有一丁點的頹廢的憂傷,但卻依舊享樂而歡愉;

還原了美好年代的巴黎女人魅力與品味,在技巧與構圖上更加成熟。

特別喜歡"自畫像"(1924) 與 "女人與吉他"(1924),

色彩與女人的表情神韻真是迷人!...

  

 

"城堡生活"(1925) 

將翡翠綠加入了畫作中,與茜紅粉色、鈷藍等的些微撞色搭配,讓色彩的豐富度恰到好處,

且運用了羅蘭珊喜愛的"馬"的元素。

 

"吻"(1927)

羅蘭珊善於用有層次的白建構立體感,隱隱約約地透出女性輪廓,

這幅畫是非常經典的作品(亦是這次展覽的封面畫作),

畫作中更加入了黃色,讓畫面氛圍更加多彩浪漫。

 

"夏荷莉戴爾馮夫人"(1930)

展覽的主打畫作之一,也是我最愛的畫作之一,

用色實在是非常美麗!! 接近湖水綠的翡翠綠與茜紅為主色,搭配些銘黃點綴,

濁色系的灰藍、灰綠或象牙白等顏色,襯托出主人翁的優雅與輕柔氣息,

美麗優雅的歐式氛圍瀰漫,美不勝收。

 

 

 "花與白鴿"(1925)

此時期的羅蘭珊活躍於名流圈,畫作邀約不斷,

多才多藝的她替芭蕾舞台劇設計舞台與服裝,亦替地毯公司設計地毯織紋,

"花與白鴿"即為此產物,也是羅蘭珊難得不以人為主角的少數畫作之一,

本身也很喜歡這幅畫,在配色與筆觸上都很精采,

一如往常地適可而止地省略了生物細節,卻唯美而豐富,

這個圖樣帶點裝飾藝術的商業氣息,運用在許多周邊商品都很合適!

 

觀賞畫作時可以感覺到羅蘭珊與時尚的關連匪淺,(在先前也不時有提到此點)

巴黎一直是個藝術時尚之都,而她活躍在當時的社交圈,

除了畫作中可以看到許多簡約時尚元素外,也有名媛畫像,

1923年為可可香奈兒繪製的畫像,我其實非常喜歡,

但當時遭到香奈兒本人以不像為由而退貨,(但羅蘭珊也不願重畫,非常有個性! 哈)

羅蘭珊的畫,總是會很有性格地簡略掉她想忽略的細節,

繪出的是一種神韻與氛圍,

雖然簡約,卻仍可以感受到畫中主角的優雅與美,

簡單的事物往往有一種清新的雋永,

若每幅畫都鉅細靡遺地描繪細節,反而凸顯不出這位女畫家獨有的特色了!

 

 

璀璨晚年

羅蘭珊晚年的畫作更華麗鮮艷

一方面是眼疾所使,因此開始使用更飽和的顏色,

另一方面是對抗當時即將進入二戰的低迷未來與不安情緒, 

也許是經歷過一戰的動盪與人生無常,

心靈反而趨向和平安靜美好

彷彿從群舞狂歡的小提琴聲與圓舞曲,變成了輕慢的鋼琴聲輕輕緩緩地流動,

"三個年輕女子"(1953),

 羅蘭珊色塊暈染式的風格亦適用在水彩,畫展中展出茶花女系列水彩畫,依舊精采脫俗。

 

 

展覽最後規劃了法式風華體驗區

將羅蘭珊畫中的許多服裝,實際製作展示,

可以感受到當時法式溫柔而夢幻的時尚氣息 ,

許多服裝元素,在現今的時裝中依稀可見,

時尚果然是不停溯古追今的奇妙循環呀! :)

 

藝術史中,相較於男性畫家,出名的女性畫家並不多,

但卻獨立自主、且各自有著多采多姿的人生、性格、與鮮明特色,

優雅而堅強地以畫筆鋪述出女性獨有的藝術見解與世界;

這次的畫展細膩而精彩,展出數量豐碩,

從早年到晚年皆完整展示,

我覺得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展覽!!

也非常感謝製作單位的用心 :)

 

最後在商店街買了好多張喜愛的畫作明信片

還買了磁鐵組

(以前都是去國外買這種磁鐵組,可以把喜愛圖案豐富收藏以及靈活運用,

最近幾期的展覽也開始生產這樣的周邊商品了!非常開心!)

小小的妝點了我的辦公桌隔板牆面,每天看了心情真好,也對設計工作有耳濡目染的啟發!!

 

接下來唯美巴黎 - 羅蘭珊特展還要到台中展出囉!!

台中的朋友有福了~~ :)

 

 

 

   

 


 

arrow
arrow

    紅兔子藝術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